第324章 你我是各取所需_诈宋
笔趣阁 > 诈宋 > 第324章 你我是各取所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4章 你我是各取所需

  “太师有识人用人之明,安驸马贤能多才,自入仕以来多有政绩,所以臣附太师所奏!”

  余尧弼官居枢密使,自是见风使舵的行家里手,片刻后立时向上奏道。

  “臣附秦太师议!”

  “臣附议!”

  ……

  随着余尧弼话音落下,殿中立时传来一阵附议之声。

  见这情形,安维轩忙向上奏道:“陛下,臣……”

  “安驸马年纪轻轻便己居于四品高位,若再迁半品,怕是难以服众。”不等安维轩将话说完,赵构摆手道。

  听言,安维轩心中不免有几分失落。

  就在下一刻,只听赵构继续说道:“可以教驸马以四品衔差充礼部侍郎一职,兼署理礼部报务院使一职。”

  “陛下圣明……”

  赵构话音落下,立时扬起一片奉承之声。

  随即,十月初一的早朝也便散了去。

  恭身送赵构去向后殿,起身后的晃谦之走到安维轩身边,皮笑肉不笑的拱了拱手:“恭喜安驸马!”

  接着,那沈虚中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,拱了拱手:“驸马是为朝廷栋梁之材,自然是能者多劳!”

  那边巫伋半是挖苦半是讥讽的说道:“沈部郎,称谓错了也,现下驸马官职叙迁,应唤安部郎才是!”

  “安某能有今日之职,多承诸位大人照拂!”安维轩拱了拱手,随即重重的冷哼了一声,一拂袖子气哼哼的向殿外行去。

  依以往退朝的次序,都是执宰先行,百官才依次而退,眼下安维轩竟然不顾礼仪的自行先走,无疑是被激怒到了。

  就在安维轩离去之际,明显能听到身后传来的那一众人口中嗤笑声。

  就在沈虚中、巫伋等人喜笑颜开,盯着安维轩的背影,自以为得计之际,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即将走出垂拱殿的安维轩忽的止住脚步,很有深意的回头望了一眼,面上更是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。

  见到安维轩的表情,沈虚中等人忽的止住了笑声,心中更有些不好的感觉升腾出来。

  而此时,所有人都没注意到,提举秘书省的秦熺面上神情很是阴沉。

  朝中知晓林一飞与秦桧关系之人寥寥无几,但他秦熺却是这惟数不多之人的其一。秦熺更是知晓自己与秦桧名为父子,实为是其妻侄的事实,自然对林一飞多有警惕。

  而眼下因为安维轩为报务院使一职,生生攀扯到了林一飞,竟能教自己这位养父竟然亲自出面,这足以说明在秦桧的眼中,林一飞的地位要高于自己。

  早有传言林一飞是秦桧之子,百官们也是将信将疑。

  但今日却看出许多不同来,放做以往,任由安维轩与秦氏党羽如何搅闹,秦桧都不会出一言,但今日便很是例外了,令人不得不做多想。

  除此外更令许多人看不明白的是官家对安维轩的态度,依前些时日官家对这位驸马爷的任命,大抵是持支持态度,但今日的举止便有些耐人寻味了。

  朝中不乏明白人,官家今日的举动,显然是有对安维轩略做压制,以来照顾秦太师想法的意思。

  但所有人都知道,今日最大的赢家是新任礼部尚书晃谦之,成功的将报务院这口锅扔在了安维轩的头上,从此报务院是生是死与他晃谦之是一丝关系也没有了。

  更有人在背后他晃谦之狡诈的,他晃谦之将原本由教坊改为报务院又全都放了回去,另还将刻版的工匠也一并放了,才又将报务院这个空壳衙门扔给安维轩,这明明是一记釜底抽薪,将安维轩往死里坑,更有几分为周执羔报仇的味道。

  无人、无钱,连地方也没有,这与领兵打仗的将领无兵无粮无饷有什么区别?

  安维轩纵是认真办报,也要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这么一个烂摊子。

  以前总有人说晃谦之曾是安维轩的依仗,如今看来不尽然呐!

  对安维轩抱以同情之人,对晃谦之所做所为嗤之以鼻对敌视安维轩之人来说,将晃谦之这一手视为整人的经典手段。燃文秦桧手下的一干党羽在觉得大快人心之余,则是在看安维轩的笑话,没人、没钱,连办差的地方也没有,看你安维轩当如何应对。

  ……

  “本官怕是要落得骂名了……”

  礼部尚书公房,晃谦之一脸苦涩的与安维轩抱怨道。

  “尚书大人还不知足?”安维轩反问道,接着说道:“安某这一招可谓是一石三鸟,一来教尚书大人摆脱了办报的麻烦,二来消去秦太师与尚书大人之间的隔阂,三来这办报的差事终于被安某抓在了手里,尚书大人与安某皆大欢喜,有何不好?”

  晃谦之摇头道:“但老夫于的名声却是毁于一旦。”

  安维轩则反唇相讥道:“尚书大人附会与秦太师,这名声怕是早便毁去了。”

  知道安维轩说的是事实,也争辩不过,晃谦之又问道:“本官想知道你为何非要将办报的差事抓在手中?况且这报纸极不好办……”

  “他周执羔办不好,不等于下官办不好,过些时日,尚书大人只需看下官的手段便是。”对此,安维轩不想多说什么,接着又拿出一张事先写好字亦的纸张来:“尚书大人,只需在上签署姓名便是!”

  ……

  “太学生员是为在学士人,朝廷储备官员,应一心向学才是,如何能被你调来主持报务?”

  怒斥声自尚书公房里传来,使得礼部的一众吏员们神情一惊。

  “太学生员中,多年得为官者不在少数,来我礼部报务院有何不可?那玉牒所亦不是多取荫官之人任职,我礼部又如何不能效仿?”

  在晃谦之的话音落下后,安维轩的声音传了出来。

  又吵起来了!

  听得里面传来的争吵声,礼部一众吏员们己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,更感觉这位安驸马有些太好斗了。

  ……

  这一日,太学门前贴了张招募太学生去礼部报务院担任主笔的告示,引得许多太学生在那观看。

  主笔这个词,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很陌生,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。安维轩在招募告示中拨高了“主笔”一词的地位,令人很是有一种期待感。当然,在待遇上也有提高。

  在问过待遇之后,有太学生跃跃欲试的欲前往礼部报名。

  太学、国子监受礼部直接领导,有着极为明确的隶属关系。

  三年一次大比,取士不过四五百人,而太学有生员千余人,不得中举蹉跎岁月者大有人在。如今礼部招人,虽说没有官身,但在今岁不曾中选的太学生眼中看来,无疑多了一次晋阶官身的机会。

  从心理上来讲,这些太学生所抱的态度,就如同后世那些在机关事业单位里做临时工的心态,能混个转正。

  绍兴年间的太学,与徽宗朝的太学不同,微宗朝太学不需要参加科考,以三舍制取士,将太学生分成上、中、下三舍,上舍成绩优异者,即可出仕为官。

  靖康之变后,直到绍兴八年赵构才复建太学,初时三百人,至绍兴十三年以岳飞宅扩建太学,方才将规模扩大至七百人,绍兴二十年己有太学生千余人。

  绍兴年间太学生做官自然也与徽宗朝大为不同,三舍取士法尽废,每逢科举之年,只有名次靠前的太学生才有参加会试的机会。

  读书多年,依旧学无所成的太学生大有人在,既然走不通科举的路子,来礼部做个临时工,再想办法走走门路做个末入流的官员,也不失为一条出路。

  太学门口的告示引得许多人前去观看,自然也惊动惊动了朝中的一众官员老爷们。

  依规制来说,各个衙门招人,应得到吏部的同意,只有盖上吏部的大印方才有效果,显然礼部报务院此举有违规制。

  做为吏部侍郎的边知白,可以对自己这个小老乡睁只眼闭只眼,但一直与安维轩关系不睦、生怕寻不到安维轩过错的沈虚中却如获至宝。

  趁着十月初五早朝的机会,沈虚中在赵构面前狠狠的参了安维轩一本。

  听到沈虚中参劾自己逾制,安维轩出列反问道:“当初向官家谏言安某任这报务使的是你沈部郎,如今在官家面前参劾安某的也是你沈部郎,不知沈部郎到底是为何意?”

  沈虚中冠冕堂皇的说道:“本官在官家面前举荐安驸马,是出于对安驸马能力的认可,而安驸马招募太学生员为属吏,则是为逾制,本官职责所在故不能视而不见。”

  “请问沈部郎,安某招募太学生为报务院主笔,可曾许与他们官职?”安维轩则反问道,接着又说道:“这些没有官职的太学生为报务院所雇佣,不知是否还有违礼部的规制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